立足教材拓文本,搭建读写新平台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习作指导
记下城区小学语文高段主题研训活动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焦点话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归纳起来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提高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2017年4月25日下午,在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开展了下城区小学语文高段研训活动,主题为“立足教材拓文本,搭建读写新平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习作指导”。
本次活动先由长寿桥小学丁榕老师执教主题研讨课——《三国故事我来编》。丁老师以教材课文《草船借箭》为范例,指导学生学习人物形象的品味,并运用画故事线的方法来梳理故事情节脉络。接着,提供《三国演义》中有关“七擒孟获”的故事,让学生运用画故事线策略来梳理这个故事,了解故事的发展变化。最后,再运用画故事线的方法,结合老师提供的三十六计,合作构思一个诸葛亮擒孟获的故事,并把它写具体。
接着是长寿桥语文教研组长陈林玉老师作的专题交流报告。陈老师用各种类型的学生作品展示和自己班级的故事阅读与创作过程为案例,给高段语文老师介绍了长寿桥小学的《故事读写微课程》。首先指导孩子通过系列故事课文的学习,学会梳理故事情节,品味人物形象,概括故事主题,掌握故事的基本阅读策略。接着通过一系列的课外故事文本阅读,进一步巩固故事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并根据文本内容设置创意读写话题,开展故事读写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语文实践锻炼活动。最后通过各种评价形式,让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再次提升故事创作水平。
最后是教研员汪燕宏老师的点评与总结。丁老师的课得到汪老师的充分肯定。汪老师评价这堂课实现了“三个打通”的目标:
一、打通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拓展课外阅读的补充,并进行读写的指导,课内课外有机融合,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提升教学效果,值得借鉴。
二、打通了阅读与写作。平时的阅读教学,多数以学习课文为主,教完课文做完练习就是完成目标。而写作教学往往是一个单元一次。丁老师的课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阅读更有深度,写作指导也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三、打通了不同文体与文本。丁老师的课把史实与演义小说结合起来,进行对比教学,让孩子了解不同文体的区别。同时,还能引领孩子进行模仿写作,运用不同文体的语言,效果显著。
本次主题研训活动前期准备,得到汪燕宏老师的全程悉心指点,丁榕老师的课一次次修改内容与设计,几易其稿,陈林玉老师的专题报告也根据汪老师的建议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在此,特别感谢汪老师高屋建瓴的引领与指导!